幫自己尋找回饋|高效學習EP07|自我成長
幫自己尋找回饋|高效學習EP07|自我成長

在講高效學習的那本書《刻意練習》當中,有一個詞是被反覆的提到,叫做反饋。意思就是說,學習要真正的有效,一定要有反饋,要有即時的反饋才好。對這一點,當然各方面都持肯定的態度了。可問題是,如果有個老師教你的話,那在學習當中即時反饋自然是他要做的事。

我們大部分時候學東西都是自學的,尤其對於成年人來講,自己一個人學習找誰來給我們反饋呢?還是那句話,既然沒有這條路讓我們走,我們就自己開創一條路來走。

 

我現在要說明的是如何自己給自己製造反饋。

要想製造反饋,你必須先有成果,就是要基於已有的成果來發現問題,所以才要製造反饋。自己給自己製造反饋的方法,我們可能要寫一點東西出來,錄製一點音檔出來,甚至是錄影。總之,是一定要有輸出,或者說叫應用來作為前提的。

反饋的重要性

 

在跟你詳細地講自己給自己製造反饋的方法之前,我想先讓你了解缺乏反饋這個環節,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是有多麼致命的。

 

故事開始:

我自己上高中的時候,經濟這個學科已經學不太明白了,我爸就會給我講講經濟題。我爸對經濟是掌握得非常精通的,那他給我講完一道經濟題,我就覺得我聽懂了。這時候,我爸就會說,你聽懂了,對吧? 那你給我講一遍吧

哎呀,這個時候我發現我可能是講不出來的。你要讓我再做一遍這道題,我可能也做不出來。那你說我爸他是怎麼發現我沒有真的聽明白他講的題呢?其實他也不是發現,只是他對於學習的方法也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

 

他非常清楚的知道,如果能給別人講明白一個東西,那叫真正學會了這個東西。

我從小到大,我爸一直都是跟我講這個原則的,我爸說他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就經常給同事講解,他也是學習的一把好手。所以,我說為什麼缺乏反饋這個環節在學習過程當中是致命的,因為我自己以為我聽懂了我爸給我講的經濟題。當我爸讓我去跟他講一遍的時候,我發現我講不出來,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我雖然坐在那兒耳朵聽到我爸跟我說的那些東西,但是,我不能把它反饋出來,缺乏這個環節。所以它的致命性在於,我並沒有真正的去聽懂我爸給我講的那些內容。當你覺得你學了一些東西之後,一定要想辦法講出來,或者應用出來,這是自己給自己製造的反饋。所以,你一定要積極地去給別人講東西。


製造文字類反饋

 

缺少反饋的一個常見的情況,就是我們平時都會看一些書,看完了不記得書裡邊的那些內容,這種情況是不是非常常見呢,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沒有反饋過。所以,我們並沒有消化書裡邊的那些重要內容。

我給你的,自己給自己製造反饋的第一個方法,就是看完一個你認為比較重要的東西,書也好,文章也好,任何文字的資料都可以,你要寫一份摘要出來。

這個摘要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可以寫好之後發個IG,或者在你的IG裡邊發文一篇。事實上有沒有讀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經完成了自己製造的反饋。

說到寫摘要,你可不能亂寫呀。你必須要了解寫摘要的規則。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受過寫摘要的訓練,我自己在之前在準備雅思的時候,曾經另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特別地去學習學術英文,也就是叫academic english為的就是能夠在之後寫學術論文的時候能夠符合學術體系的標準。

 

在大學中其中有一節課就是老師教我們怎麼寫摘要。

摘要在英文當中叫summary,寫summary甚至有一套需要嚴格執行的流程和標準。我幾乎沒有在中文環境當中看到有人講過這個東西。所以,我現在為你大致介紹一下其中兩個最重要的寫摘要的規則

 

第一個規則,這個summary的寫作需要對照著文本寫,而不是脫稿寫。

寫一段summary不是你記得什麼就把它寫下來,那叫默寫,或者叫複述。默寫或者復述對人的理解能力的提升幫助是不大的,那主要是考察你的記憶力。你要找出文本當中的重要事實、陳述和一些觀點,這些就是構成你的summary的內容了。

 

除此以外,那些統計數據、人名、引言,不重要的那些細節,一些對比或者比較,還有舉的那些例子都不應該出現在你的summary裡面。除非你去掉之後,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去理解這個全文。當然,這是不常見的。

 

那寫summary的第二個規則是什麼呢?

就是寫summary要用自己的語言來寫不是選擇,不是選擇把不要的去掉,把要的留下來雖然,我們說寫summary不要脫稿寫,要對照著文本寫,但是也不是抄寫。

 

最後,你只做了一些簡單的刪除工作,這是不行的。最後你寫的summary字數,肯定要比原文少的很多。但是,寫summary還是要使用自己的語言來寫。就是把那些文本當中的重要事實、陳述和觀點用自己的話寫出來,絕對不能去抄人家的原文。

 

你說人家原文說得那麼精彩,我自己說不出那麼有水平的話,是不是不要改動人家的一字一句呢?不是。 因為人家說的再精彩,那是人家說的。你沒有自己給自己製造反饋,你一定要用自己的話去解釋它的話,這才叫理解

 

你永遠要記得,我們​​summary是為自己製造反饋,這種反饋絕不是基於背誦。

亞洲人從小學東西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太擅長於背誦。你背的再多又怎麼樣呢?過不了多久就全都忘了。因為你只要不應用它,你就會忘記。我跟你說,盡量少背東西。它對你的學習沒什麼好處。你說學英語難道不背單字,不背句子嗎?

 

這件事是這樣的,我們學會說中文,你有印象你背過什麼東西嗎?你好像沒背過什麼東西,你就能說中文了對不對?通過大量的重複,不斷的應用和接觸,你沒想背也把它記住了,

我們要的是這種效果。 而不是死記硬背。


製造語音類反饋

 

那當我們學習那些特別容易犯錯的東西的時候,最需要即時的反饋,要不然的話你就會在那個錯誤當中不停地打轉。比如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英語的語音掌握就屬於比較容易犯錯的一個方面。現在,我就藉著英語的發音改善給你講講自己給自己製造反饋的第二種方法。

 

台灣人說英語的時候為什麼發音總有問題呢?

為什麼很難改? 你要知道,這不是我們台灣的問題。印度人說英語他是有印度口音的,日本人說英語他也是帶出一些日本人特有的口音的,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受自己的母語的影響,我們總會不自覺的在說英文的時候帶出自己母語的發音,甚至還有帶出台語的的情況。

 

因為我在大學讀的是國際金融的英語專班,我們班上有超過三分之二都是外國人,並且來自超過10個不同的國家,每個國家都會有一種習慣的口音。並不是所有的同學在說英文的時候都會有那種自覺,盡量避免帶出自己的母語發音。

 

我為什麼說會帶出甚至是方言的一些音,你能聽得出來。 這個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而在學校中有一堂特別的英語教學課程,為了幫助學生改善他們的發音,老師們其實並不是要讓他們增加什麼,而是要去掉自己的母語,甚至是方言,這些音的干擾,避免這些錯誤。課程中老師會故意去收集容易帶出一些母語的音的英文單字,包含這些音。它只是跟我們的母語的音有點像,但你知道它是有差異的。

 

把這些單字找出來,然後絞盡腦汁地把這些零散的單字編輯成一篇文章。老師讓我們讀這篇文章,遇到這些單字,並且能夠把整篇文章從頭到尾都讀對。

 

為什麼要把它們編輯成文章?

因為老師給我們單字列表,一個一個單字,特定的指出來,讓我們把一個一個單字讀對,這相對是比較容易的。可是一放回一個環境當中,放回句子裡邊就又容易犯錯。如果在平常,讓學生偶爾遇到這些單字,相當於我們之前講過,在標準的足球場裡邊訓練球員,他們接觸這些詞的機率太少了,所以,老師絞盡腦汁地去把這些零散的單字編輯成一篇文章,這就是名師的教學手法。

 

這個方式,老師曾經用幾百個學生做過這個測試,讓他們自己回去跟著錄音練習,覺得沒問題了就來給他讀。事實上,真正完全沒有問題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很多人跟他說,老師,我自己都練了上百遍了,怎麼還會有錯誤呢?老師回應,是他們的練習出現了問題,他們的練習是所謂天真的練習。精度不夠,這種叫天真的練習。

 

必須還要再重新回爐再做練習,這就是一個老師存在的必要了。

 

老師告訴我們,雖然你練了上百遍,但是整個過程沒有反饋。對於發音練習的改善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給自己錄音。對。 給自己錄音,就是第二種自己給自己製造反饋的方法。

 

我不會莫名其妙地向你推銷某種學習方法的,
我一定是自己用這種方法先學成了,
我再告訴你這個方法是什麼。

 

我之前在電影院打工過,我那時候在電影院這個環境,你知道我除了迷那個電影本身以外,我還迷什麼呢?我還迷通過這個電影去學一些英語。因為我看很多英文電影,我經常有意無意地去模仿電影當中的一些角色的英文對白。

 

我覺得自己說的一些英文跟Tom Hanks說得特別像了之後,比如說HelloMy name is Forrest, Forrest Gump,就你知道,就模仿那個《阿甘正傳》裡邊的阿甘。我覺得我跟Tom Hanks說得非常像了之後,我就想錄下來聽一聽。那當我真的把自己模仿Tom Hanks說的英文錄下來之後,我回放這個錄音,我發現比照電影當中Tom Hanks的那個語音語調,包括阿甘的那個,你知道他的那個生理特徵,差異是非常大的。

 

所以,從嘴裡邊說出來,
直接進耳朵聽的這個效果,
你要知道是有誤差的,
你必須把它錄下來才能形成反饋。

 

後來,我在電影院打工的閒暇時間的時候就養成了不斷錄音,不斷回放的習慣,才逐漸能夠把阿甘或者是其他的電影角色的那個英文對白說的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你知道,我的目的不是很單純的,我是很意外的成為了在這方面自己給自己製造反饋的高手。


製造肢體類反饋

 

那後來,我在學習任何事情的時候也經常給自己錄音,甚至是錄影,我才可以聽到和看到我在學習的時候出現的種種問題。好,現在我就說明自己給自己製造反饋的第三種方法,第三種方法就是錄影。

 

不錄下來,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醜態百出。我來說一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說過我自己學過非常多體育項目,而跆拳道是我花費最多時間訓練的項目。你知道我做什麼都想要做好的。我一開始練習一個動作的時候,我發現我總是沒辦法做到很完美,或者說我一直沒辦法抓到季節的調整。那我就自己把自己的動作錄下來,我用慢動作去回看。

 

你知道每一個移動,都是很快的速度。我用慢動作去回看我這個錄影。我發現,在這個標準姿勢,這個腿要先彎曲,到某個時間點這個腿才能蹬直。可是我發現,在錄影當中看得非常清楚。可能我是為了展現力量,提早讓我這個腳步動作出力,我就先蹬直了。所以,我這個動作就走樣了,動作當然就不完美了。所以,我當然會發現動作錯誤。

 

你知道,在全國等級的賽事,每一個動作它的精準度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所以你看,如果我不給自己錄影的話,我永遠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沒辦法做標準,就是因為我腳步動作提早出力的問題了。

 

到了這邊,我已經對於文字、語音和肢體訓練提供了自己製造自己反饋的機制。其實,在這一系列的教學文中,如何成為一個有效學習高手的時候也完成了對這個領域理解的一次反饋。

重點整理

 

我為你提供的自己給自己製造反饋的三種方法。

  • 第一種寫摘要,就是寫summary,我也給你介紹了寫summary的兩個重要的規則。還記得嗎?
第一,寫summary不要脫稿寫,要照著文本寫。
第二,要用自己的語言來寫。
  • 第二種製造反饋的方法,給自己錄音。
  • 第三種,給自己錄影。

它們分別是對文字、語音和肢體的訓練提供的自己給自己製造反饋的方法。我相信對任何人的學習,文字、語音和肢體的訓練,它已經包含了極大的範圍了,我希望你能夠在接下來自學的過程當中,

永遠記得要自己即時的給自己製造反饋。


更多文章:

高效學習系列

定義,高效學習EP01|自我成長

找到方法,高效學習EP02|自我成長

從目標激發學習,高效學習EP03|自我成長

治療你的拖延症,高效學習EP04|自我成長

從日常生活訓練專注力,高效學習EP05|自我成長

想當大師不必從基礎開始,高效學習EP06|自我成長

幫自己尋找回饋,高效學習EP07|自我成長

突破學習瓶頸,高效學習EP08|自我成長


This Post Has 3 Comments

發表回應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